深圳天猫美工

小程序美工 100多年前,李鸿章曾告诫后人:若想国家无患,必要先灭其国


发布日期:2024-09-06 09:32    点击次数:59


小程序美工 100多年前,李鸿章曾告诫后人:若想国家无患,必要先灭其国

从 1894 年 10 月开始,甲午战争还没结束呢,不想打仗的清廷就不停地找西方列强,让他们帮着跟日本求和。

在美国的调解下,清廷起初派了两位使节去广岛,可日方不干,他们说能谈判的,只有恭亲王奕?或者李鸿章。

1895 年 2 月 18 号,李鸿章心里不情愿,可又没法拒绝,就被慈禧任命成了全权大臣,奔去日本马关。

历经好多波折,李鸿章到底还是签了《马关条约》。可在条约刚签没多久,李鸿章还向慈禧上奏说:“西洋国家虽说强大,但远在七万里之外;日本却就在咱们家门口,打探咱们的情况,实在是中国永远的大麻烦。”

那,李鸿章咋就在这个时候冒出这种想法了呢?

【洋务运动VS明治维新】

1861 年辛酉政变之后,跟保守派闹矛盾的慈禧掌控了统治核心。为能把自己的统治地位稳住,她开始大力起用洋务派,大量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,搞起近代化的军事工业还有民用企业,这就让中国的发展进程加快了,让清朝有了中兴的局面。

那时候的日本,早被西方列强打开了国门,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。在清朝看来,这个还没咱一个省大的小国,除了倭寇能在边境搞点小威胁,别的好像没什么可怕的。

但是,洋务运动开展没几年,在 1868 年,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就默默开始啦。

这俩国家,处于相同的社会环境,都学西方,可到头来一个成了亚洲强国,另一个却老是割地赔款,打仗老输,这到底是咋回事呢?

这是因为日本的明治维新呀,是由上至下开展的一场彻头彻尾的变革,传统的幕府派早就在倒幕运动里完蛋了,新崛起的思想正冲击着整个日本呢。

再看洋务运动,只是对生产方式进行了改革,而封建体系压根没变。

清朝就算搞了洋务运动有了点起色,然而这个帝国还是像一艘破烂得不行的头号战舰,政治烂透了,思想被框住,百姓穷得叮当响,官场各个派系斗来斗去,国防和军事看着厉害其实很虚,纪律也是乱糟糟的,简直一戳就垮。

然而,对于日本的这个大阴谋,清朝居然反应迟钝。

1871 年,清朝让李鸿章当代表,跟日本签订了《中日修好条规》。这本来是个平等互利的条约,不过从签约时候日本人的表现来看,李鸿章就觉察到了危险,觉得“日本日后肯定会成为中国的大麻烦”。

果然,条约签完第二年,日本就侵略中国的藩属国琉球了,还打算借着琉球,去入侵湾湾。1874 年,日本攻打台岛,这是近代史上日本头一回对咱们国家进行武装侵略。

不过呢,这时候日本跟中国的差距可大了,再加上不适应环境,最后日军失败了。在英美等国的“调解”中,日本向清朝要了 50 万两白银,还逼着清廷承认琉球人是日本的,这才从岛上撤兵。

因为清朝没啥本事,软弱得不行,在 1879 年的时候,日本就把琉球彻底吞并了,还设成了冲绳县。

另外,日本又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的另一个藩属国——朝鲜。1976 年,在线美工日本用武力强行打开朝鲜的国门,还逼迫朝鲜签订了《江华条约》。

【李鸿章的远见和矛盾】

眼瞅着日本把琉球给吞了,法国把越南占了,李鸿章深深明白,列强带来的威胁在海上。于是,从 1875 年开始,他就讲出了跟边防不一样的“海防论”,主张打造一支近代化的海军。

从 1879 年至 1894 年甲午海战以前,北洋水师大致建成,还被赞为“亚洲第一舰队”。可北洋水师虽说有号称第一的能耐,但到底扛不住清廷内部的争斗消耗,到了后来,北洋水师的建设差不多停止了,竟然还陷入了退步的困境。

可李鸿章这人特别矛盾,他心里明白日本是个大麻烦,日后会在各方面威胁咱中国,然而真干起来却对日本一忍再忍,一门心思要联合日本去对抗列强。

1884 年,朝鲜甲申政变闹起来了,日本瞅准机会出兵朝鲜半岛,驻朝的专员袁世凯带着清军把日军打败了,把这次政变给镇压下去。第二年,李鸿章跟伊藤博文定下了《天津会议专条》,说要是朝鲜有大的变故,中日两边出兵得提前跟对方说一声。

9 年后,到了 1894 年,由于日本使劲儿剥削压迫,朝鲜发生了甲午农民暴动,也叫东学党起义,朝鲜政府就请求中国出兵帮忙镇压。

按照《天津会议专条》的要求,中国出兵朝鲜之前得通知日本。那时候,李鸿章信了袁世凯的汇报,觉得日方没啥过分的念头,就派了 1500 人去朝鲜,还跟他们说了。

结果,日本马上往朝鲜派兵,让在朝鲜的军队人数涨至 8000 人往上。

由于动乱很快就平息了,等清朝和日本的军队赶到时,差不多都没事了。于是清廷提出双方撤兵,可日本却要求两国一块儿驻扎,一起维护朝鲜的国政,清廷没答应。

没多久,日军就冲进了皇宫,把朝鲜高宗给挟持了,李鸿章害怕事情闹大,就又请英、俄帮忙,可日本不干。

眼见日本发动战争的心思越来越清楚,清朝内部和驻朝的将领纷纷要求增兵准备打仗。那时候,光绪帝、户部尚书翁同龢这些人主张打仗,可慈禧老太太不想自己的六十大寿被战争搅和了,李鸿章为保住自己的淮军和北洋水师,也想着议和,他们就成了主和的一派。

到了 1894 年 7 月中旬,中日谈判崩了,一直没动静的李鸿章这才派兵增援,把辽东的陆军调到半岛,跟日军对着干。

为了能赶紧调动军队,李鸿章租了英国的“高升号”等船,让一部分官兵从海路去。可在半道上,日本的船突然攻击,把高升号弄沉了,上千官兵淹死。后来日本又不打招呼就开战,对丰岛发起进攻。

到了这时候,清廷总算不忍了,决定宣战。但因为进入朝鲜的清军还没会合,战事老是失败,接着一个个海军基地也丢了,黄海的制海权也没了,战事一直都很不利。

1895 年年初,丁汝昌被日本海军困在刘公岛,最后自杀殉国,北洋水师彻底完蛋了。

最后,李鸿章替清朝跟日本签了《马关条约》,这一签,给近代中国造成的危害更重了,民族危机也更深了,还鼓动了各大列强瓜分中国的心思。